简单地说,就像是老家的印刷电路板一样。而电容、电阻等组件在迷地这边,则是有相对应的魔法阵纹来取代。但基本上的玩法,还是以平面为主。
亦即在现实中,用不同的魔法材料来组成并不实际存在,只是代表某种权能交换流通方式的法术模型。
其实这就是某人对于魔法认识的盲区。真正利用权能──或说魔力──产生魔法效果的架构,乃是多维构成的法术模型。而所谓的魔法阵,其实是经过’转译’后的产物。
过去林对于魔法的认识,除了法术模型以外,其余的附魔、魔法阵、魔法道具等物的认知,都是附加上魔法阵纹来取得相对应的效果。
只要经过转换,那么转换前与转换后的效果势必会有出入。差距大或不大,就看这个’翻译的人’,功力好不好了。所以大多数时候魔法与魔法阵会被视为两个体系的知识,没办法做到一通皆通。
不过这样的想法,还是以平面的魔法阵纹为基础。而要刚刚好凑出这样的效果,则有一定的规律或形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随随便便凑出来,将多个魔法效果凑成一道阵纹。所以实际上的成果并不多。
但是最让林大开眼界的部分,还是其类似机械的构造上。
?s i mi sh u w u .com
所有通道,即所有零件也不是直来直去。而是像魔法阵纹一样有弯曲、有交叉,最终形成一个魔法阵……
而且这么做,可不全都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要是法术模型彼此之间产生干扰,很有可能就这么诞生出新的魔法效果,两个模型形成一体。
而这就是跟能量池所使用的奇物有不一样的地方了,紫石可没办法当作标准魔法塔用能量池的核心呀。
然而浮空岛的密瑟能核装置中,方尖碑装置则是由许许多多精密程度不一的零件拼凑起来。可以说每一个零件,就像是一个权能传输的能量通道一样,代表了一条魔法阵纹。
尖碑构造的装置,也不全是抽取能量用的。总有两支相对的方尖碑,改抽取为输出,将魔法塔能量池传输来的权能,反过来灌入晶体中。
从不同部位的物品本身所散发的自然光谱,粗略判断其材质。各种珍贵的魔法材料不在话下,林甚至还看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材质。
不过迷地有很多魔法材料,其实就是天然的合金。所以这里所发现的合金光谱,究竟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林就不敢说了。
这种情况,再用’魔法阵’的说法来形容也有些不合适了。那就像是将立体的法术模型,直接用实物呈现一样。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林不曾想过直接将法术模型建构在现实世界。
曾想过设计积体阵纹,使其在立体的空间,不同角度能够匹配某种魔法阵纹的形制,从而产生效果。亦即一个正方体的积体阵纹,可以产生六种──六个面──的魔法效果。
假如真把这些没见过的部分,当成是迷地已经被开采殆尽的失传材料,那可就太小看这个远古的魔法帝国了。有着些微出入,不一致的光谱数据表示,这很有可能是’合金’。林在迷地从未见过的金属类型。
眼界相较当初在铁城时已有进展的某魔法师,这回可看出来了。位于中央的能量团也好,多面体形状的晶体也罢,都不是这颗密瑟能核所要看的重点。
中央的晶体成分与构成不难分析,这其实与魔法塔的能量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核心是一颗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紫变级魔石,就跟当初铁城那玩意儿一样。
不过两者的安全性也是有着天壤之别。魔法塔的能量池,可是危险到随时爆炸也不让人意外的程度;紫石的权能输出则是十分稳定,不会有任何危险性。
六支方尖碑依某种频率,不停转换自己输入与输出的角色,维持着四抽取、两灌输的分配。而且灌输权能的两支方尖碑,必定是相对的两支。
真正的重点,应该是那六支方尖碑似的装置。
要做到这样的程度,法术的属性下手,然后考虑到重叠的角度,各自的向量。总之要计算起来,复杂度比起过往平面式的魔法阵纹,难了又何止几倍。几十倍、上百倍都有。
当然,这样的结果不见得是不利的。但可以避免互相干扰的话,还是尽可能避免。
且在一定范围内的法术模型也不仅仅只有一组,而是多组利用彼此的空隙,交错叠合起来。这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无怪乎某人第一时间,无法理解这些跟方尖碑似的装置,究竟在搞些什么东西。
这六根方形尖顶的玩意儿,可不是一体成型,凋刻出来的样子货。而是有着复杂的机械式结构,让人一眼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的精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