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回,她清早赶集到镇上,在一家卖早点的门前坐一会儿,正起身要走,发现一条乌鱼在脚边拱动,那尾巴拍在地上“哒哒”地响。
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其它原因,打这次放生老鼠后,刘梅的身上就不那么痒了。此后她养成了放生的习惯,走到风雨天的路上,发现一条蚯蚓,就摘起来走一段路,将它放在很少有人踩踏的泥土里。
刘梅拎着桶扣,望着在桶水里游动再也不跳出来的乌鱼,用僧人的口气对那妇女说:好吧!算你积下了三角钱的功德。
刘梅骇然,要那妇女把乌鱼卖给她,说它从木桶里跳出来两次,都爬到她的脚边,这分明是向她求生,如果不买下它放生,便是罪过。
这样她的心里得到了一种安适和快慰,走到哪儿都放松,仿佛哪儿都是她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成了她怜惜的对象,她不轻易拔除野外的一株草,采撷野外的一朵花,变得非常规矩,用佛教的理论解释就叫修行。但是她并没有遁入空门,只是像佛弟子一样恪守戒律。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行善举,消灾添福。她常常对人说:我一身痒疾,放了几次生,就慢慢地痊愈了。
这门店的东面就是一条环城大河,刘梅说放了乌鱼,就把桶还给你。那妇女犹豫,便用一只软塑料袋盛水,让刘梅把乌鱼放进去拎到河边放生。
恶的小畜生就迅捷地钻入了墙边的缝隙。
刘梅心里总不踏实,又瞅了那妇女一眼,那妇女向店里的伙计作了吩咐,就干脆拎起桶扣往店外走,刘梅叫她止步,说你走7步,如果桶里的乌鱼不再跳出来,你就挈着走吧!那妇女不屑一顾地走,可是才走5步,只闻叮咚一响,水花一溅,桶里的乌鱼翻身打挺又跳出来了,那妇女吓得把桶扣一丢,木桶跌翻在地,半桶水浸湿了大块地面。
那妇女根本不信,认为她说的鬼话,也不与刘梅理论,便再次捡起滑溜且身上粘有灰尘的乌鱼放进桶里,她甚至把刘梅看成巫婆,说你不要瞎讲,这乌鱼跳出来很自然,两次爬到你脚边也是偶然,不要大惊小怪。你要我把乌鱼卖给你,我还不愿意。这是我清早从菜场的鱼摊上买的一条乌鱼,我准备带回家熬汤给我孩子中午放学回来吃。
刘梅故意不走,看桶里的乌鱼还跳出来么。果然不到一杯茶工夫,刘梅的脚边又溜来一条乌鱼,不知什么时候它又跳出了木桶。
那妇女惊魂未定,见刘梅这般平和地说话,她也逐渐平静,说恕我直讲,这条乌鱼一斤半,我花十四块八角钱买的,你要就拿走。刘梅一抠钱包,翻找出几个纸币递给那妇女,说我刚好十四块五角钱,差你三角钱下次给。那妇女说算了。
刘梅心有灵犀似的,不慌不忙地捡起桶,到店里盛半桶水,回过来,捡起乌鱼又放进桶里,然后望着面色如土的那妇女说:这条乌鱼确实在向我求救放生,你是几多钱买来的,我给你几多钱。
她暗想:莫非这条乌鱼在向我求生?若是,一定买下它放进大河。但怎样断定这生灵是来求生的呢?不容她多想,店主,一个系着蓝肚兜的中年妇女走过来把乌鱼揪起放进店内那只装了一半水的深口子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