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之事?"李侍郎斟了一盏清酒,递与坐在对面的曾经的南陈翰林学士徐学士。
陈璃独坐在陈国公府的庭院里,心中五味杂陈。这几日他进,看到兄长眼中重现光彩,渐渐从亡国之痛中走出,他自是欣。可一想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秦诺,如今与兄长日日相对,眉来眼去,相甚欢,他又不免醋意翻涌,夜不能寐。
徐学士沉默良久,终究还是轻声说:“这次我会下场,哪怕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朝中有人才能替南陈,不,南边的百姓在皇上跟前说上话,不至于被压榨太狠。”
夜深人静时,陈璃常常独酌,月色下的花影重重,恍如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秦诺见状,轻笑着起,步履轻巧地移到陈玹边,伸手扶住他执盏的手:"当心些。"指尖相的瞬间,二人都是一怔。那温的感,若即若离的暧昧,让陈玹几乎忘了呼,他反手就握住了小皇上的手,两人的脸越靠越近,呼相闻。最终,一个和陈玹本人格一样,清浅克制的吻落在了秦诺的红上。
陈璃倒是知外面的事,可在一次进看到他们二人相后,他又不知怎么和兄长说。况且,即使他早就知皇上不会只有自己一个人,并为此事好了准备,但事情来临时,他才惊觉自己依旧会心痛。
深幽静,陈玹日日与秦诺相对饮茶。随着这些日子的相,再加上他将眼前人当作知己,如今他越看越觉得秦诺生得玉面春,眉如远山,眸若秋水,一颦一笑都似是无意,却又勾人心魂。他说话时声音轻柔婉转,时而低语呢喃,时而浅笑盈盈,每每让陈玹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此后,类似的私下聚会在京城和南陈旧地愈发频繁。大家互通消息,议论时事,渐渐地都动了参加科举的心思。他们看着窗外春光明媚,心中都燃起了新的希望。不少人开始翻出尘封的书卷,重温圣贤教诲,准备以真才实学报效新朝。
"是啊,"曾经的西南招抚使赵大人坐在一旁捋着胡须,"中传出此事,想必二位君上相甚是洽。若是有半分不和,这消息怎会传得出来?"
几人默然。良久,坐在角落的年轻学士孙瑜毕竟年轻,有些等不住地急躁开口:"诸位大人,既然故主与新君相交如此之好,我等何不……"他的话未说完,却见众人眼中都出会意之色。
夜色渐深,灯影摇曳。几人又谈及即将开始的科举之事,商议考试准备。直到月上中天,才各自散去。
陈玹浑然不知外世事,只觉得与秦诺独的时光越发甜蜜。每当月色朦胧时,二人相对而坐,目光交织,那层若有若无的情意薄纱似乎随时都要被戳破。压抑的爱意几薄而出,却又故作矜持,让这暧昧更添几分韵味。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秦诺上。他正坐在描金榻上,好像读书读烦了一样随意拨弄着上冠发的玉簪,白玉般的手指漫不经心地转动着。皇上还没到加冠的年纪,但为皇帝,总不能每日披散着发上朝,就也带上了金冠。忽而他侧过来,眼波转间瞥向陈玹,眸中似有千言万语,又似只是无心一瞥。陈玹见他边噙着那抹若有若无的浅笑,一时看得出神,心如擂鼓,险些将手中的茶盏打翻。
李侍郎放下酒盏,正色:"孙贤弟说得是。秦皇能以礼相待亡国之君,可见襟宽广。若能在新朝为官,为百姓谋福祉,也不枉我等苦学多年。我等份再特殊,也特殊不过九殿下。如今九殿下已经了御史,相必当今圣上的意思已经明了,他不会让我们接极为重要的位置,但也不会辜负我等的苦心。"
每次入,陈璃都刻意避开兄长可能在的地方。他不愿看到兄长与秦诺相时的亲密模样,更不愿看到秦诺对着兄长展那份曾经只属于自己的温柔。他也不想去问兄长外的传言是不是他们二人有意为之,只能将这些苦楚埋在心底。
徐学士接过酒盏,轻叹一声:"早有耳闻。说是陛下...不,说是我们的故主在中常与秦皇对坐谈心,还亲自为大周秦皇弹琴箫。"
陈玹几乎是被禁在这苑中了,每日不是备课授课,就是谈情说爱占满了他的时间,叫他与外界消息全无往来,每日只在这方寸之地与秦诺相。快到年末,军务越发忙了,那两个家伙也腾不出什么时间来打扰皇上。如今,唯有他们二人独。
这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也都暗自点。若连那些饱学之士都愿意为新朝效力,想必这盛世当真可期。于是整个南陈旧地都洋溢着一欣欣向荣的气象。
不知不觉间,陈玹竟真动了情,毕竟秦诺待他越发亲昵,时常凑近耳语,说些甜腻情话;或是不经意间相,留下暧昧痕迹。偶尔两人独时,秦诺会靠在他肩,呼间的意让陈玹心神漾。